一、1922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我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是?
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
3、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4、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三、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是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宪法赋予我国武装力量的主要职责。我国努力避免和制止战争,努力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国家必须具有用军事手段捍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能力。因此,我国武装力量的规模是与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适应的。
我国努力避免和制止战争,努力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国家必须具有用军事手段捍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能力。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完全是为了自卫,是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安全的需要。我国武装力量的规模是与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适应的。
四、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未来政府改革的本质,就是把适用于计划经济的政府管理方式和职能转变为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政府管理方式职能。
一要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好政府的 “越位”问题,把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做。
二要解决好政府的 “缺位”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未来改革,政府的职能很可能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不是下降了,而是提升了。
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农村改革主要包括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改革,股份制合作制改革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农业的产业化。考察这一过程,可以发现,每一项改革的实质都是“产权制度改革”或“产权关系调整”。
2、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政府与社会相统一的人民公社制度被称为集体经济,它实际上是变相的国营经济。与城市集体经济、国有经济不同的是,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基本是“经营而不包括”的。这样,农村改革的机会成本很低,农村对新体制的需求更强。
因此,与城市地区相比,旧制度更容易被打破,新制度更容易产生。在自发的制度变迁之后,更有可能迅速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3、允许旧体制外生产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中国的经济系统,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困难的,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增量突破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系统结构,促进旧体制变化或反向传播,这是一个主要原因渐进式改革的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应充分肯定。
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的初始主体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制度设计和变迁过程中,它是多主体共同创新的系统,角色不断变化。其中,政府作为多元主体中的一员,在制度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2021年我国的目标是啥?
目标是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致力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重大成果,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建设的新高地。
是近14亿人口大国创造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时代伟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8年圆满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六、我国发展乡村产业的目标是?
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乡村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了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等六项乡村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旨在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要坚持立农为农、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绿色引领和创新驱动,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向乡村汇聚,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把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就业创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七、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和谐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描绘“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明确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由此可见,社会和谐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社会发展领域的根本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
八、2003年我国提出的司法目标是?
2003年时提出的司法目标是“公正和高效”两大目标。
后来司法权威面临着挑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就提出了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把权威又作为司法的一个目标。十八大继续延续了这样一个提法。
它是由于每个历史阶段发展不同,社会情势不同,提出的目标也不同。但是不管再怎么变,公正一直是司法的最高追求。高效也好,权威也好,都要服从并最后归结到公正上去。所以公正司法其实就是对司法的一个价值要求。王明明老师写到,公正司法关键在于一支专业的司法队伍,他们具有较强的道德自律能力,信奉法治,坚守良知,敢于同人情社会陋习进行坚决斗争。
司法除公正价值外,还应遵循便民原则,让每一个公民及时方便地感受法治的力量,这有助于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尚淑敏老师从人权保障、立案登记制、阳光司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四个方面充分阐释了司法改革的民本本色。最近,法学院和香坊区法院正在积极探索包括校园法庭、教师陪审员等在内的全面深化合作机制。这对于提升司法公正形象,传播法治精神,都将起到引领作用。
九、优势视角模式的中介目标是?
优势视角模式是组织发展中常用的一种变革和改进方法,其中介目标是帮助组织更好地识别和利用其内部资源和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和绩效表现。
具体来说,优势视角模式着眼于组织内部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深入了解组织的核心能力、核心价值观、工作流程和沟通机制等方面,帮助组织更好地把握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业务成果。
中介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识别资源和能力:通过对组织内部的核心能力、知识技能、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诊断和评估,找出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并确定其在业务中的作用和贡献。
2. 利用资源和能力:充分利用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通过合理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改进措施,提高业务流程和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转。
3. 提升业务绩效:以优势视角的方式,针对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特点进行的深度分析和改进,带来了业务绩效的提升,增强了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abcd模式目标是谁提出的?
马杰,1962年,《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提出学习目标三要素:
一说明具体的行为;(做什么).
二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怎么做).
三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做得如何).
后来,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改进的学习目标描述提出了:(A,B,C,D模式学习目标).
①明确教学对象;(Audience).
②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Behaviour).
③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Conditions).
④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Degree)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