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权的本质在于其为国家享有的一种宏观的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职权,是多元主体参与的权力束。其本质属性包含如下:
(一)宏观调控权是一种经济职权
经济职权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一定时期的经济职能,达到社会控制(治理)的目标,赋予相应国家机关享有的,使其依照法律规定或授权,对个人或社会组织的行为予以强制或者引导的权力。其一,宏观调控权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起源于克服市场失灵,因此其经济性多于行政性;张守文教授也认为,宏观调控权较传统行政权而言,是一种独立的、新型的权力,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行政权膨胀的结果。{2}其二,宏观调控是一种经济性的国家行为。其经济性表现在:其对象为宏观经济领域内的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化解短期宏观经济的波动,虽具有一定的政治因素,但其目的主要是经济性的,最终调整的是经济主体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而非政治利益关系。
(二)宏观调控权是具有宏观性的经济职权
宏观调控虽然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但其干预对象是特定的宏观经济,而不直接调控微观经济问题。宏观调控关注的是国民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此外,宏观调控权的宏观性亦可从其调控手段方面加以印证,宏观调控是以间接调控为主,直接调控为辅的调控,国家主要通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手段间接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宏观调控的手段着眼全局和整体,而不直接对个体进行逐一关注。
(三)宏观调控权是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职权
宏观调控机关之所以要行使宏观调控权、实施宏观调控,其终极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国家利益,更不是为了某些个人或者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是为了全社会的整体利益,体现“社会本位”理念。
(四)宏观调控权是多元主体参与的权力束
宏观调控权应该由宏观调控决策权、宏观调控执行权、宏观调控监督权构成。因为从宏观调控的全过程来看,整个宏观调控由决策过程、实施过程和监督评价过程构成,是一项具有科学性的系统工程,参与的国家机构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的单向度调控。基于这种认识,可以对宏观调控权进行多元主体的合理配置,可以立体的检视宏观调控权的运行及成效。
基于宏观调控权的这种本质特征,可以将其与行政干预、市场监管权(市场管理权)相区分,也不会把宏观调控权不适当的扩展到其他领域,造成宏观调控的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