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
1、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物价水平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二、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国际经济政策。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它的基本政策有实现充分就业政策和保证物价稳定政策两个方面。
2、供给管理
供给学派理论的核心是把注意力从需求转向供给。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成本。
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即经济潜力的增长。供给管理政策具体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人力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
3、国际经济政策
国际经济政策是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现实中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是开放的,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互影响。
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容(即国际收支平衡),其他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政策,而且也有赖于国际经济政策。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中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
扩展资料:
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原则: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短期的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需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作调整,不宜长期化,因为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国的经济形势,不仅取决于国内的经济走势,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的走势。
“急则治标”是指运用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处理短期经济问题,如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应付外部冲击等;
“缓则治本”是指通过结构政策与经济改革处理长期经济问题,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远期战略相一致的政策组合。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体系的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哪些?卜
【1】保证本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这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也是国家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
【2】促进充分就业,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维持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的。
【3】促使物价稳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诞生。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贸易的过度顺差和逆差都会给国家带来一定的损害,收支平衡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宏观经济政策一般都短期的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需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作调整,不宜长期化,因为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国的经济形势,不仅取决于国内的经济走势,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的走势。
三、宏观经济的四大总体目标?
(一)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扩大。顾名思义,要想不断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刺激需求量的增加进而推动供给量的扩大,因此需求在国家经济增长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需求主要包括内需即投资和消费,以及外需即出口。于我国而言,需要构建一个新发展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同时刺激内需和外需,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同时兼顾国际市场,最后以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二)充分就业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但通常在实际统计中,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的就业状况,所以要改善最大的民生就要尽可能解决失业问题,根据失业的原因可划分为四种失业类型,分别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其中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为不可避免的失业类型,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也被称为自然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社会的就业状况就出现了充分就业。
(三)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就是要抑制住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进而维持币值的稳定。当社会上出现通货膨胀时,实质就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最后会导致社会上出现物价水平持续性、普遍性的上涨,而通货紧缩恰恰相反,最后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不管是物价上涨还是下降,都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的秩序,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以稳定物价。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的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长期的顺差或逆差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和资源的配置。
逆差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1.消耗外汇储备,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本币贬值,国际地位下降,短期资本外逃,影响本国的国际信誉。2.国内货币紧缩,利率水平上升,失业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下滑。
顺差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1.将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从而加重通货膨胀。2.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四、我国发展目标?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目标为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长远目标根据三步走战略为到21世纪中叶(2050年左右),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五、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简称宏观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对当前中国而言尤其如此。一方面,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要想实行经济平稳健康进而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需要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因此很有必要运用宏观政策“稳增长”。另一方面,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特别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金融风险,有效运用宏观政策确保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重要目标。
本报告在“大宏观”视角下,结合宏观经济理论与中国国情,从“政策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政策整体效果”、“政策力度”、“政策传导效率”、“政策空间”、“预期管理”、“政策协调性”七个维度对2020年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系统评价。由此,能够发现宏观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有待改进之处,从而更好地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等重要目标。
宏观政策目标设定的合理性评价
宏观政策目标主要包含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就经济稳定而言,宏观政策旨在实现增长稳定、就业稳定与物价稳定,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设定经济增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失业率、物价涨幅的目标值。就金融稳定而言,宏观政策旨在防控金融风险,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对金融风险防控作出了明确要求。本报告基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目标,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
六、分析我国教育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其开展水平的肯定,良好的教育标志着人们拥有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宏观教育可以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而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有利于劳动者效率和收入的提高。
掌握技能较多的人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在更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更快、更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七、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一)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扩大。顾名思义,要想不断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刺激需求量的增加进而推动供给量的扩大,因此需求在国家经济增长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需求主要包括内需即投资和消费,以及外需即出口。于我国而言,需要构建一个新发展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同时刺激内需和外需,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同时兼顾国际市场,最后以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二)充分就业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但通常在实际统计中,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的就业状况,所以要改善最大的民生就要尽可能解决失业问题,根据失业的原因可划分为四种失业类型,分别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其中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为不可避免的失业类型,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也被称为自然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社会的就业状况就出现了充分就业。
(三)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就是要抑制住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进而维持币值的稳定。当社会上出现通货膨胀时,实质就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最后会导致社会上出现物价水平持续性、普遍性的上涨,而通货紧缩恰恰相反,最后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不管是物价上涨还是下降,都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的秩序,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以稳定物价。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的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长期的顺差或逆差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和资源的配置。
逆差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1.消耗外汇储备,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本币贬值,国际地位下降,短期资本外逃,影响本国的国际信誉。2.国内货币紧缩,利率水平上升,失业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下滑。
顺差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1.将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从而加重通货膨胀。2.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八、我国食品安全的目标?
1.食品安全抽检覆盖全部食品类别、品种。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的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4份/千人。其中,各省(区、市)组织的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
2.农业源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
3.食品安全现场检查全面加强。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基本建成,实现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标准化、规范化。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每年至少检查1次。实施网格化管理,县、乡级全部完成食品安全网格划定。
4.食品安全标准更加完善。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评估转化农药残留限量指标6600余项、兽药残留限量指标270余项。产品标准覆盖包括农产品和特殊人群膳食食品在内的所有日常消费食品,限量标准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药兽药和相关农产品,检测方法逐步覆盖所有限量标准。
5.食品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实现各级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各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国家建设标准,进出口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保持国际水平。[4]
九、我国的根本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两个十五年”的阶段性目标。
即第一阶段:2020年--2035年,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2035--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继续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奋斗目标对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十、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全体国民的持续幸福,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强调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我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的途径是加强我国经济方面的建设,同时大力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与根本目标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根本目标解答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到底应该何去何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告诉了我们现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我们应当把远期的根本目标和近期的阶段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努力做到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