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国经济状况? 我国宏观调控主体?

jztzp 宏观经济 86 0

一、1980年我国经济状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

1、当时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民营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有“小工厂大社会”之称,浪费了许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   

2、当时的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由于政府包揽一切,企业经营缺乏自主权。而且企业管理人员由于吃惯了“大锅饭”,故责任心和积极性不强,导致企业亏损且不堪负重。   

3、当时的增长方式不尽合理 不少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顾眼前既得利益,盲目上项目、上规模,结果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走了不少发展的弯路。  

  4、当时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不少地方政府为寻求短期政绩,大上特上高耗能产业,结果是投入快、见效快、亏损快、失败快。地方普遍缺少高科技含量和外向型出口创汇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技创新几乎是空白。

二、我国宏观调控主体?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体是:

中央政府以及各地区的地方政府。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含四个方面,即促进 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一个客观过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存在着一个可观的、合理的或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

宏观经济调控就是要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既要努力提高速度,又要防止增长过快,更要避免大幅度波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起大落。因此,促进 经济增长的目标就是要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

增加就业

我国正处在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很大,所以就业问题比较严重。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的调控目标。

稳定价格

既要防止 通货膨胀,即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也要避免 通货紧缩,即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平衡国际收支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收支状况对我国的经济运行的影响日益重要,如何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避免国际收支长期失衡是我国最近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我国宏观调控包括哪些政策?

宏观调控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

②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

③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

四、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国家需要对我国市场经济进行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具体宏观调控的人物有,一,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最主要的任务,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三,稳定物价,物价水平的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总之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但主要手段是前两个,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必须支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尽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会运用行政手段。

1、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2、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3、行政手段:这是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如:政府下令关闭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小油田等

六、分析我国教育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其开展水平的肯定,良好的教育标志着人们拥有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宏观教育可以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而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有利于劳动者效率和收入的提高。

掌握技能较多的人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在更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更快、更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七、我国宏观调控的原因和手段是什么?

在一般情况下,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可以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这是市场的优点。但市场也有缺点,也有失灵的时候。

市场的缺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失灵表现为垄断、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正因为这些市场自身克服不了的问题,所以需要政府这个“有形的手”进行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的“通”指流通,“货”指货币,整体的意思是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膨胀了,也就是钱太多了,钱多就会导致钱贬值,而对应物价上升,这是通货膨胀的表现。

通货紧缩则相反,指的是流通的货币过少,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上升的现象。

面对经济不平衡,即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我们如何应对?

通货膨胀,也叫经济过热,也就是市场流通的货币过多,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市场上的货币量,即实施消极的(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消极的(紧缩的)货币政策。

消极的财政政策是要把市场上过多的货币量收回到政府手里。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包括税、利、债和费。政府财政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为了减少市场的上货币量,政府应该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税收,减少各项支出,政府收入多而支出少,财政有盈余,所以不需要或者减少发行债券。

货币政策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为了减少市场上的货币量,政府要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方面,政府要卖出证券来收回市场上过多的货币。通货紧缩是市场流通的货币量过少,所以要通过积极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积极(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减少税收和增加支出,因为政府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所以要发行债券以弥补财政赤字。

积极的货币政策要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买入证券以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

总之,宏观调控的原则是逆风向调节,即应对通货膨胀,要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应对通货紧缩,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八、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简称宏观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对当前中国而言尤其如此。一方面,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要想实行经济平稳健康进而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需要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因此很有必要运用宏观政策“稳增长”。另一方面,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特别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金融风险,有效运用宏观政策确保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重要目标。

  本报告在“大宏观”视角下,结合宏观经济理论与中国国情,从“政策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政策整体效果”、“政策力度”、“政策传导效率”、“政策空间”、“预期管理”、“政策协调性”七个维度对2020年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系统评价。由此,能够发现宏观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有待改进之处,从而更好地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等重要目标。

  宏观政策目标设定的合理性评价

  宏观政策目标主要包含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就经济稳定而言,宏观政策旨在实现增长稳定、就业稳定与物价稳定,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设定经济增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失业率、物价涨幅的目标值。就金融稳定而言,宏观政策旨在防控金融风险,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对金融风险防控作出了明确要求。本报告基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目标,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

九、十三五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变化情况?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传统动力弱化与新动力培育的调整期,内部存在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外部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新冠疫情冲击巨大。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我国宏观调控最基本的目标是什么啊?

我国宏观调控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这意味着政府通过采取合适的经济政策来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并尽量防止经济波动带来的严重后果,例如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等。同时,宏观调控还包括控制物价、优化产业结构、稳定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目标。最终目的是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