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经济兴衰史?

jztzp 宏观经济 9 0

一、1983-1989年发展期

上世纪80年代纽约市的经济增长模式显示,就业增长方面,本地市场指向型产业明显好于外地市场指向型产业,原因是外地市场指向型产业中,制造业丢失了近7.8万工作岗位,而银行业几乎损失了8000个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纽约市经济的外向度在下降、辐射力在削弱。而在本地市场指向型产业中,证券或华尔街产业占明显主导地位,单纽约市整个80年代的增长,无论是在就业量方面,还是在雇员工资收入方面,都是相当多样化的。而这种多样化的程度在90年代的发展中,再也没有重现。

二、1989-1992年衰退期

1989-1992年的经济衰退期,纽约市丢失了32.5多万个工作岗位,而1990年到1991年全美只经历了中度的衰退,新增就业量达70多万个。纽约市之所以遇到预料之外严重经济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1987年股票市场的价格暴跌;二是地方经济过于依赖国际贸易。与美国其它地方相比,这两个因素使纽约市的经济衰退来得更早,经历的严重程度更深刻。其后,在该市衰退期结束之前,股票市场的恢复和证券公司雇佣量的到位,有力地拉动了1992年之后就业量的增长。

 那时,华尔街大批雇员下岗和全美的经济萧条亦给予纽约市服务产业部门沉重的打击,使其面向证券产业、白领和公司的商务服务产业就业量大幅度减少,而与此相反,美国其它地区的这些产业部门就业量仍处于增长态势,反差特别明显的是商务服务业,全美该产业部门的就业增长量7.6%,而纽约市则为-20.6%,其次是管理与工程服务领域的就业岗位,全美增长了3.4%,而纽约市为-14.4%。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衰退的国际性规律与当地的衰退问题叠加。

三、1992-2000年增长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尽管美国经济运行指标迅速恢复,华尔街也接二连三地创下纪录,但纽约市在不少方面仍落后于美国其它地区,包括创造的就业量、失业率和大部分雇员的工资增长情况。例如,1998年纽约市的失业率仍高达8%,即使到了1999年仍保持6.7%的高位,大大高于全美4.2%的平均水平。

四、推动90年代增长的产业

1992-1998年期间,外地市场指向型产业增加了11.5万个就业岗位,占该市此期间就业总增长量的47%,就业量增长的产业部门主要是证券产业、商务服务业,文化产业、媒体产业,以及诸如管理咨询等的专业服务业。这些产业领域就业人员的工资增长接近350亿美元,占纽约市就业人员净工资总增长量的87%。雇员工资增长的主要拉动产业是证券产业部门,它占了全市净工资总增长的45%。因此,可以认为,90年代纽约市雇员工资增长主要集中在极少高工资产业。

对于纽约市的服务产业而言,一般包括广告,临时就业机构,计算机编程,建筑物维护服务(例如看门)复印服务等,这些产业增加的就业岗位高于华尔街,1992-1998年之间共新增就业岗位7.5万个,占此间纽约市新增就业岗位的三分之一。但是,这些产业中,绝大多数属于低工资收入领域。因此,服务产业的工资增长仅占净工资增长的13%。90年代初期,该领域的岗位增长主要集中在临时性就业机构。当时,之所以如此兴旺,是因为不少公司发现由此在经济上更合算,可避开永久性雇员的一些开支(如医疗和失业保险)。接着,就业岗位的增长向计算机编程产业蔓延,这些岗位的工资比任何其它服务产业高得多,其推动力主要来自华尔街逐步提升其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度。

就业增长还出现在新兴的“新媒体”产业,互联网公司,而其后的Y2K也为纽约市的就业出了一臂之力。文化和媒体产业包涵了纽约市广泛的出版产业,广播和其它电子媒体,电影制作与生产,博物馆和剧院。这些领域的增长动力来自各个方面。而且,使90年代起的犯罪率的明显下降,从而提升了纽约成为旅游者和电影制作目的地的吸引力。

但是,在纽约市的经济发展期,并不是所有外地市场指向型的产业都对增长有贡献。例如,银行与保险公司的雇员仍处于连续不断的减少状态中。而且,1999年法规变动导致的新一轮并购与整合,进一步减少了这两类公司雇员的减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